私家车注定越来越多与城市空间注定有限的矛盾,已经意味着停车位的发展前景必须是多样化的。即:不管其中有多少阻碍,经由建立体车库等路径,从而改变现有停车位单一的供应模式是大势所趋。基于此,相比直面建立体车库的难题,不妨先假设一下,如果昆明市曾规划的上百个立体车库全部建成,又将是怎样一番图景呢?
首先是选址难、土地产权问题、审批手续繁复等问题得以妥善解决。也就是说,个人、社会组织或团体以及政府部门等,在这一场博弈中利益取得了均衡,各方经过不断谈判和妥协,不断凝聚共识,终获得了共赢。而在此期间,对于各方而言,公共精神的再次提升、组织功能的不断完善、权力“瘦身”得以深入推进,以及彼此间在这一方面的初步融合,都是直接的受益。
其次,当上百个立体车库得以建成,说明已经解决了此前立体车库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尴尬,存取车速度、等待时间以及方便程度等已然能够满足需求。而在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的前提下,不只管理者的观念已经改变——不再把立体停车场当普通停车场对待,而是在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情形下,构建了一套适应国情的管理体系。同时也取得了市民的信任。例如,市民可能会这样想,立体停车场停车是难了些,但也是对自己车技的打磨呀。
后,它极大地释放了社会活力。上百个立体停车库,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停车难,由此解决的拥堵成本和时间成本更是难以估量;它在转变现有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时,相当于节约了土地利用,可谓是双重益处;而从中挖掘出的商业盈利模式,更是极具创新意义。
当然,丰满的理想注定要直面骨感的现实。这样说并不是无视现存的困难,而是认为要以一种“立体”的视角看待现实问题。推进立体停车库的建设,利大于弊,更关键的是,不做出改变而任由现状继续下去,只会让问题越来越恶化。而仔细咂摸,这其实也是一场改革,是一个蛋糕的重新分配问题,同样面对着“既得利益者”的“阻挠”。但办法总比困难多,哪怕“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”,依然需以“抓铁有痕,踏石留印”的态度,一步步地推进下去。